伴您同行忧伤路

编撰:信望爱生命关怀

【引言】

挚爱的亲人逝去了,您的心中悲痛万分,谁能理解呢?

这篇『伴您同行忧伤路』是为哀伤中的您而写的!

生离死别,是人生最难过的事情。尤其是在挚爱的亲人离开世界后,家人往往会经历长久的伤痛,和永远的怀念。

伴您同行忧伤路描述一个丧亲之人在哀恸期间可能会有的心路历程,并且提供一些帮助丧亲者健康地走过哀伤旅程的实际建议。当您阅读这篇短文时,盼望我们的慰问和祷告也随着它进入您的心灵中,使您的心得着安慰。

一、所爱远逝,难免悲伤

当所爱的人离世,我自己的一部份好像也随之而离去了。生命彷佛在一剎那之间遭受到无法修复的破坏。这个变故必然带来极大的伤痛,而以流泪和痛哭来表达心中的悲伤也是很自然而正常的表现。

然而,中国人的情感一般比较含蓄,加上『报喜不报忧』、『自家的难处自己承担』、『长期哀伤是软弱者的表现』等的观念,以及害怕别人的批评、害怕哭泣失态、担心影响别人的情绪等,以致于丧亲者往往需要刻意否认或压抑自己的哀伤情绪,导致内心思绪纷乱却无法与别人沟通分享,家人欲助无门,自己的悲伤亦久久不能复原。

每个人对于亲人的死亡会有极其不同的失落反应,有些人的反应很轻微,有些人却非常强烈。悲伤的反应与丧亲者和逝去亲人的关系有关,越相爱、越重要的依附关系,丧亲者越痛苦。另外丧亲者所处的文化背景、个人的性格和信仰等都会影响他们对失落的反应。有的人不断哭泣、茶饭不思、彻夜不眠;有的人会麻木晕眩、胸口郁闷、胃肠不适;有的人会精神恍惚、闭塞退缩,或愤怒指责;又有人恐惧自疚、抑郁沮丧,甚至借着烟、酒、药物、及过量的工作来麻醉自己,这些都是可能的哀伤反应。我们无须与别人比较,觉得别人比自己『坚强』或『正常』,但要学习面对、承认和接纳自己的哀伤,允许自己难过伤心,然后才能逐渐疏导自己的丧亲之痛,接受现实,使自己的生命在经历哀伤的过程后能变得更成熟坚韧,能勇敢地迈向人生新的一页。

如何面对、承认和接纳自己的哀伤呢?

﹝1﹞承认自己的失落,容许自己伤痛。不逞强、不装假、不勉强自己赶紧『回复正常』。

﹝2﹞觉察自己哀伤的身体、情绪和心灵反应。藉着与神对话或与可以信任的朋友分享,真实的释放自己内心的种种情绪和感想。

﹝3﹞容许自己有矛盾的情绪,包括:感到释然与轻松,却为此自疚;生逝者的气,觉得被连累、被遗弃;恼怒自己,觉得未尽全力,犹有遗憾;埋怨神,觉得造物主不公平、无怜悯,为何不施行医治和拯救?

﹝4﹞容许自己怀念逝去的亲人。特别是在特殊的日子和地点,如生日、忌日、旅游地或旧居等。提名谈及逝者的往事,重温旧日照片。当悲伤孤单的感觉,因睹物思人而滔滔涌现之时,不妨开放自己,找人倾诉,接纳内心伤痛的感觉。

﹝5﹞容许自己对自己好。亲人弥留时对他的照顾,逝世后丧事的安排,都是劳心劳力的工作,您的身心灵必定受到极大的亏损。现在必须好好休息,注意饮食,补充体力。在关顾其他家人之余,别忘了要多多照顾自己。要记得,您自己身体及心灵要先健壮,您才有能力帮助其他忧伤的亲友。

所爱的远逝,悲伤是很自然正常的反应!但若能勇敢诚实地面对、接纳自己的伤痛,就是得到医治、经历安慰的开始。

愿满有慈悲、赐各样安慰的上帝,医好您的伤心,缠裹您的痛处!

『祂医好伤心的人,裹好他们的伤处。』——诗篇147:3

二、了解忧伤 ,身心得平安

死亡把我们所爱的人夺去,内心的悲伤不能言喻。中国人所谓「心碎」,是一个非常贴切的形容。

「心碎」是指悲伤者经历有如被撕裂的慯痛。有些人的反应是呼天抢地,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有的却是麻木恍惚,无法了解内心真正的感受。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经历自己的悲伤,却不一定懂得如何适当地把哀伤表达、宣泄出来。

悲伤是一种持续发展的过程,而非静止的状态,也没有固定的复原时限。我们不应该期待悲伤者如何及何时走出悲伤。丧亲者一般在生理、认知、情绪及行为四方面,可能会有以下的表现:

﹝1﹞生理的表现

- 口淡、胃空、胸口闷纳

- 呼吸困难、感觉窒息

- 头痛、晕眩

- 心脏悸动

- 缺乏精力、四肢软弱、常感疲倦

- 失去食欲、消化不良

- 对噪音或人多之处过度敏感

- 体重骤降*

﹝2﹞认知的表现

- 不相信或不接受死亡的事实,特别是突发的、非预期的死亡

- 混乱、崩溃、泣不成声、不肯接受安

- 心神恍惚、面无表情、不能集中注意力、失魂落魄、常易忘记事情*

- 强迫性的思念:反复在负面的回忆中打转,夸大或扭曲逝者的经历

- 强烈的自责,内疚:为着曾在逝者生前为他做的或没做的事而自责懊恼不已

- 常想到死亡,甚至有自杀的意念,想跟着亲人走*

﹝3﹞情绪的表现

否定─认为逝者只是暂时离开,所以没有死亡的真实感

麻木─丧亲者早期多有此反应,以保护自己免于情绪的崩溃。麻痹情感也是为了集中力量处理繁多的丧葬事务,有时亲人刚过世时丧亲者比较没有时间好好悲伤

震惊─特别是突然的死亡

愤怒─怨恨死亡把所爱的人夺去,并迁怒于医护人员、其他家人、上帝或自己

伤心─但不一定透过哭泣来表达

孤单─要适应身份、角色的转变和责任的转移;尤其年老丧偶者会倍感孤独

无助─为庞大的医药费、丧葬费,以及日后生计,甚至自己的健康感到焦虑与疑惑*

内疚自责─怪自己对逝者照顾不周,甚至于觉得是自己令逝者死亡;又或因为自己感到释然和解脱而内疚

精神问题─长期的焦虑或悲伤,若得不到妥善的疏导,会演变成抑郁、恐慌、神经质、或幻听幻觉…等精神问题

释然解脱─为亲人不再受苦感到轻松,或为自己不须再承受照料患者的压力感到释然

快乐安慰─想到逝者一生的成就或美好品格,偶然有开怀之感

﹝4﹞行为的表现

- 睡眠失常─失眠、惊醒、嗜睡*

- 饮食失调─过食或拒食*

- 坐立不安*

- 哭泣*

- 叹气

- 不想与外界接触,退缩、逃避现实*

- 忽视其他家人

- 避免提起逝者,避开一切有关的人、事、物

- 经常重游旧地,睹物思人,或在墓前留连

- 梦到、听到或见到逝去的亲人

- 在追思的仪式中与逝者持续心中的对话

- 与上帝讨价还价,甚至质疑上帝的存在与慈爱

丧亲之痛有如汪洋大浪,随时可以把我们淹没。若发现自己或其他家人陷在持续且强烈的悲伤中﹝若持续两周或更长的日子,有四项或以上『*』号症状者,可能患有忧郁症﹞,应当尽快向有关的专业人士﹝如牧师、社工、心理辅导员、医生等﹞求助。透过亲友的陪伴,专业的心理辅导,甚至药物的治疗,能够适当地舒解心中的郁结。

愈早对自己的忧伤之情有所了解,愈早找到帮助和疏导,就能够愈快让身体和心灵得享安宁。

『我几次流离,袮都记数。求袮把我的眼泪装在袮的皮袋里,这不都记在袮的册子上吗?』——诗篇 56:8

『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因为祂顾念你们。』——彼得前书 5:7

三、创意度悲伤,助己又助人

亲人过世已有一段日子了,但您心中的悲痛有时仍然若隐若现,有时又痛如刀割。也许您会问自己:『我这些日子是怎样捱过来的?我还要伤心到几时呢?

丧亲之痛有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大多数的人可以在几个月或一、二年内走出悲伤,但也有人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复原。『时间可以冲淡和解决一切』这句老话,未必一定正确。

对有些人来说,失去亲人的伤痛甚至会一生伴随着他们,因为失去的亲人,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而这个失落也是无法完全忘怀的事实。假如您现在仍感到伤心,这是十分正常的表现。千万不要把自己和别人比较,也不要责怪自己。重要的是要发展内心回应悲伤的潜力,用创意协助自己度过悲伤。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1﹞对自己的照顾

- 过有规律的生活,例如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进食、就寝与起床,平常多注意个人的卫生,并作简单的运动,或是出去晒晒太阳、走动走动等。

- 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摄取营养均衡的食物和足够的水份,让疲累的身躯得到适当的修复。

- 若非必要,暂时不作重大或长远的计划和决定,例如冒然的卖房子、再婚或搬家等,等到悲伤的情绪和心思都逐渐稳定后才能有理性地处理家里的大事。

- 哀伤的情绪来袭时,容许自己哭泣。好好地哭一埸,让泪水洗涤心灵,抒解压力。

- 容许自己欢笑,让往日美好回忆温暖心头,无须自责。

- 容许自己和家人过节,并享受节日的欢乐。

- 阅读有关丧亲主题的书籍,或听看有关的录音带、视频和光盘等,帮助自己了解悲伤的过程,找到支持自己的方法。

- 用正面的话语鼓励自己,例如:我很想念他;悲伤是正常的反应;我虽然觉得上帝离我很远,但是我相信衪没有离弃我;我觉得我当时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能力照顾亲人,我的心里可以没有遗憾。

- 记录自己的心情日记,和可信任的朋友分享自己的种种情绪。

- 按着自己的意愿与心境,适度地参与音乐、艺术、休闲娱乐、创作等活动,或从事一些自己有兴趣的事来转化心思意念。

- 参加为丧亲者设立的支持小组,与有相同经历的人彼此支持。

﹝2﹞对逝者的怀念

- 与家人一起面对和处理哀伤,不但能彼此支持,更有疗伤、安慰的作用。与家人朋友分享对逝者的回忆时,可以翻阅照片或书信。回忆过去或许会带来眼泪与忧伤,却也会因此得着欢笑与医治。

- 当其他家人表达思念之情时,千万不要拦阻或是责备,也不要太快转移话题,只要静静地倾听,彼此温柔地陪伴,让悲伤的时光不那么孤单。

- 主动提及逝者,称呼他的名字,让别人知道您愿意也可以谈论逝去的亲人。与亲友一同分享对逝者的思念时,可把分享集中在对逝者美好的回忆,为其一生献上颂赞。

- 保持一些旧有的习惯或是传统,作为纪念挚爱的方法。

- 尝试新的生活方式,例如不再去同一间餐馆叫同一道菜;丧偶者改睡单人床,减少孤单感。

- 写日记或写信给逝去的亲人,有助于整理并抒发心中的思念,察觉自己的成长与转变。

- 若是可行,继续完成逝者未完成的梦想与心愿。

- 在特别的节日,如过年、过节、生日或忌日等,思念、伤痛与眼泪固然难免,却也是度过哀伤必经的里程碑。容许自己流泪、静默;也可以购买小礼物、鲜花等,作为对逝者的想念。

- 逝者的衣物若令您睹物思人,但因缺乏勇气或心中自责,而不敢处理时,不妨给自己充份的时间,待心情平复后,再作安排或请亲人一起处理。

- 创意地设计追思仪式,例如举行有意义的追思会或家庭聚会、为死去的亲人做词作曲、设立一个纪念亲人的网站部落格(blog)、植树、音乐会、成立基金会、写书、绘画等,将您对逝去亲人的爱转化为具体而持续的行动。

﹝3﹞与他人的相处

- 丧亲初期特别需要亲友的陪伴,这些陪伴能使您的心里感到安全,也使您和家人的饮食生活得到照料。因此可以找人帮忙,也接纳亲友善意伸出的援手,例如看顾小孩、往返接送、代为购物、准备饭菜等。

- 若有些时候需要独处,可以坦诚地把自己的需要告诉亲友,婉拒他们的陪伴。

- 向人倾诉。对信赖的朋友或专业的心理辅导表白自己的心情和想法,每一次坦诚的分享,都是迈向疗愈的一大步。

﹝4﹞允许自己寻求帮助

- 每一个人面对和处理悲伤的脚步都不相同,我们不需要为了使周围的亲友放心,而勉强自己赶紧收拾起情绪回归生活常轨。我们也不要因为担心自己漫长的悲伤历程会受到亲友的批评,或者影响他们的心情而不敢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 请允许您自己寻求帮助。有些医院或安宁疗护机构设有悲伤辅导部门,在病人过世后协助病人的家属与朋友处理失落和悲伤的情绪。

- 另外,『信望爱生命关怀』通过培训过的关怀者可以藉着电话或微信通话的方式提供一对一的悲伤陪伴或者是为丧亲者举办哀伤支持小组。如果您需要有人倾听与陪伴您度过悲伤历程,您可以与『信望爱生命关怀』联络。

悲伤的情怀既自然又真实,无须害怕或刻意逃避。最佳的处理方法是接受这些情感的存在,面对它,接纳它,更用创意地表达它。希望上面所写的能够帮助您,也能让您成为别人的帮助。

『耶和华说:我以永远的爱爱你…我必再建立你,你就被建立;你必再以击鼓为美,与欢乐的人一同跳舞而出。』——耶利米书 31:3-4

『我看见他所行的道,也要医治他,又要引导他,使他和那一同伤心的人再得安慰。』——以赛亚书 57:18

四、泪干情未尽,生命再添色彩

西谚有这样的一句话:『死亡留给人无法治愈的心痛;爱却保存无人能夺去的回忆』。所爱的人逝去,不管是一年、两年,甚至十年,心中依依之情仍然存在。一个情景,一首诗歌,一个眼神,一个特别的节目,都可能把您重新捲进极度悲痛的深渊之中。可幸的是,这些痛楚虽然不时仍会汹涌而至,伤痛的程度却是一次比一次低。相反地,对逝去亲人美好的回忆,却会永远存留在心中。

的确,每个人经历伤痛的程度和方式都有它的独特性,我们不应该以固定的『悲痛方程式』加诸在自己或别人身上,造成不必要的压力。然而,光停滞于颓废消极的生活,并不代表对逝者的忠爱;反之,抖擞心情,重新振作,亦绝非不念旧情,忘恩负义。在怀念挚爱之同时,我们可以勉励自己,将悲痛化作一股前进的力量,拭干眼泪,怀着真情,重新为生命填上灿烂的色彩。

在您经历丧亲的头一年、两年,甚至于往后的日子中,以下几点,可帮助您重绘生命的蓝图:

﹝1﹞泪干情未尽。挚爱的亲人虽然远逝,深厚的感情仍旧存留。千万别以为『人死如灯灭』,死了就『一了百了』。我们可以继续与逝者『保持关系』。这不是说否认死亡的事实,而是在精神上、感情上、回忆中,都确认逝者在我们生命中留下的痕迹。在合宜的情况下,甚至将逝者的佳言美行,抱负心志,继续发扬光大。

﹝2﹞改变是好的。虽然面对改变未必容易,有时甚至带来诸多的不便。但合宜合时的改变,能使人得到真正的复原。我们无须害怕,亦不必急于改变。此时可以以『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来应对。尝试一些新的挑战,为自己重新订立生活的目标,重拾久违的活动和兴趣,在日常生活中加添一些新的色彩。过一段日子后,您一定会同意,改变是好的。

﹝3﹞珍惜眼前人。家中一个成员逝去,整个家庭都受影响。当您开始察觉到其他家人脸上洒的泪,聆听他们心中的悲伤,让他们在您的肩头上靠一靠,您便会发现自己的泪水也渐渐被拭干,心头的重负也一点一点得到释放,肩膀又重新有力去承担爱护身边家人的责任。与其怨叹挚爱早逝,不如把握时光,珍惜爱护眼前的亲人。

﹝4﹞所爱的睡了!倘若您与逝者都认识和信靠基督,并且相信人肉身的死亡,就好像睡觉,将来有一天死人都要复活。如今所爱亲人的灵魂,已经安息在耶稣基督的怀中,有一日,您也要与他和那掌管生命的主宰相见,并永远欢聚不再分离。但愿您因着这个活泼的盼望,积极地活好每一天。

『耶稣对她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你信这话吗?』——约翰福音 11:25-26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哥林多前书 13:13

『论到睡了的人,我们不愿意弟兄们不知道,恐怕你们忧伤,像那些没有指望的人一样。我们若信耶稣死而复活了,那已经在耶稣里睡了的人,神也必将他与耶稣一同带来。』——帖撒罗尼迦前书 4:13-14

『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坐宝座的说:看哪,我将一切都更新了。』——启示录21:4-5